高雄晨光扶輪社
與高雄社聯合例會暨
專題演講:關鍵報告:地緣政治風險、利率、美元與黃金
主講人: 總體經濟學家 吳嘉隆博士 2023.10.26.
目前國際金融市場與經濟大環境,有兩大重要變數:1.美國聯準會升息要對抗通膨;2.維持物價和金融穩定,避免資產泡沫破掉導致金融系統性風險。除此,又有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為地緣政治衝突帶來更多不確定性。吳嘉隆博士以獨特的見解與推理帶我們認識地緣政治、石油、利率、美元與經濟的關係。
近年台海情勢備受國際矚目,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說: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。而重點在後面一句~就是”美日”同盟有事。為何台灣如此重要?因為三大陸權國家(中德俄)和三大海權國家(美英日)的對撞點就在台灣。1982年,美國推測蘇聯將鎮壓波蘭,雷根為牽制蘇聯不在歐洲用兵故拿台灣來聯合中共制約蘇聯,雙方簽訂有關台灣軍售的817公報。1992年,美國賣給台灣150架F16(零組件)引起中共不滿,深入了解才知817公報有簽和沒簽是一樣的,因為合約設下諸多前提,像是:軍備載明”完成品”,如為”零組件”則”不在此限”;如中共對台的軍事威脅上升,對台的軍售即上升..等。
習近平為連結歐亞的陸權國家、搶奪南太平洋台灣的邦交國,於2013年推”一帶一路”,其重點國家是”伊朗”。中共對台戰略思想是:海空封鎖,以戰逼降。共軍推測對台封鎖將引來台日美對中國的反封鎖而無法取得石油(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,沒油,再強大的武器也無用武之地)。因而向伊朗買油並建造通往伊朗的石油運輸管線。
伊朗因被美制裁而以易物方式和中國貿易,為便於交易,中國提議以人民幣計價。2018年3月26日,在上海成立以人民幣結算的石油期貨交易中心,想用此方法取代美元做貿易結算,此舉觸怒美國,因為~挑戰石油美元的是唯一死罪,像是過去海珊和格達費都是死路一條。
如何解讀以哈戰爭帶來的影響?從以色列的回應來看,它正式向哈馬斯宣戰,國家總動員36萬後備部隊,並且成立「戰時內閣」。估計將徹底消滅哈馬斯這個極端恐怖組織;引出哈馬斯幕後的黑手伊朗,對伊朗「去軍事化」;如果伊朗正式參戰,以色列很可能直接攻擊伊朗的核子設施,對伊朗「去核化」。伊朗背後的中共、以色列背後的美國,都想利用中東的戰爭來進行大國博弈,基本策略是想打代理人戰爭來消耗對方,因此這場中東戰爭是有擴大與拖長的可能性。美中的代理人戰爭用在俄烏-美方希望戰事拖長以耗盡俄國的晶片及武器;用在台灣-介入總統大選,美國以特急件助賴佩霞喪失美國國籍,中國則以查稅讓鴻海集團的工業富聯成為祭品。
台灣被捲入大國的博奕中,台灣是棋子?還是棋手?吳博士舉了兩個”曲線救國”的案例:1. 據說向習近平提議一帶一路的是台灣一位林姓學者,原以為一帶一路不往東就不會挑戰美日,結果往西發展後因石油計價問題仍與美國摃上。2. 台灣一位郭姓學者的報告:中共如要攻台,猶如啟動一場諾曼第登陸,海空兩棲作戰,然而台灣海峽較英吉利海峽寬,登陸難度更高,可能超過共軍能力,即便登陸也可能因後方運補中斷而被台灣關門打狗,所以中共如因內部問題需發動軍事衝突,首選的不是台灣,而是一個可以陸地運補的地方~朝鮮半島。這位學者將此報告寄給一位同去開會的韓國學者,進而促使南韓切割中國、親美路線大轉彎。台灣內部的統獨之爭是美中關注的焦點,過去難以選邊站,只能自我分裂讓台灣最大利益化,現在則可以~選~”民主自由”價值。
金融市場對風險相當敏感,許多金融操作背後的邏輯就是如何降低風險,要找出可以降低風險的金融產品組合。當前許多人關心的是:什麼時候會展開降息? 可以開始買以美國公債為基礎的金融產品? 吳博士認為降息沒這麼快,美國公債須保守看待,現在升息利率已進入深水區,過去利率在5.25-6.5%區間曾戳破2次泡沫造成2次經濟衰退。
對付風險,最常聽到:分散投資,分散的結果-很可能前進一個自己不具備優勢的領域而被真正的行家擊敗。多角化是陷阱,建議多投入於有優勢的領域,鑽研精進。高科技業很多創新多由中小企業發動,而新興行業成熟後的主要商業利益都不是先驅者收割。先鋒部隊都在技術開發過程中陣亡於財務壓力,而購併者則收割了該行業演練過的技術和利益。如:PC的先鋒是蘋果,而收割者是微軟。巴菲特對付風險的辦法:做研究和分析,把不了解的變成了解,把未知變成已知。
以哈戰爭,一旦伊朗參戰、遭受攻擊,應該會封鎖荷姆茲海峽,引爆新一輪的石油危機,促使油價迅速走高,可能會看到120美元,甚至突破150美元。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會暴增,三大避險貨幣:美元、日圓與瑞士法郎,都會有買盤進來。屆時美元指數走強是肯定的;而台幣、人民幣與韓元在內的亞洲貨幣都會對美元貶值。同時,美國的高通膨也會捲土重來,至少會居高不下。於是聯準會被迫把利率升得更高,維持得更久!如果情況繼續惡化的話,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,當時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同時出現的所謂「停滯性通貨膨脹」,簡稱「滯脹」,有可能在50年 後捲土重來。
以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來為當前的中東戰爭與油價的前景找線索~美國先有通膨發生在前,1960年代後半期中東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決定提高油價,來彌補通膨帶來的損失。
越戰效應:財政開支大增、公債發行量大增、於是利率走高,通膨也走高。
高通膨如果維持得夠久,會促使生產要素提供者開始漲價,以便彌補通膨帶來的損失,這些生產要素提供者包括以下三類情況:原油生產者、房東與勞工。當生產要素提供者也開始漲價的時候,會推高企業的生產成本,於是會產生新一輪的物價上漲,構成所謂的「物價工資螺旋性上升」,或是「物價油價螺旋性上升」,或是「物價租金螺旋性上升」。
國當前就業市場的強勁,提高了勞工的地位,出現罷工現象。從汽車工人、編劇公會與演員工會,開始擴散出去。也許鐵路工人、碼頭工人、物流工人也會出現罷工,這反映出就業市場的緊繃,以及工資增長的壓力。所以,目前真正的危機在於通膨的反彈帶來通膨的持續性,於是有通膨長期化的風險。中東戰爭與油價上漲,可說是把這個通膨長期化的風險更加暴露出來而已。
匯率的基本邏輯~跨國利差驅動國際資金移動,然後決定匯率的動向。這是結構性與長期性的關係,其他變數是短期干擾,所造成的背離一陣子之後會消退。
跨國利差主導匯率變動,以美元指數為例,主要成分是歐元,我們採用美國與德國的利差,簡稱「美德利差」,來做觀察。美德利差的界定: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。「美德利差」走出上升趨勢,顯然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穩定走高有重要關係。
日本的通膨數據已經超過2%,站上3%,可以說日本的通貨緊縮時代已經結束!照理說日本央行應該開始考慮「貨幣政策正常化」,讓量化寬鬆退場。近期日元貶值挑戰150大關,如有耐心者可考慮買入日元長期投資。